康健湖泊首先应具备生态功效
宣布时间:2013-12-08 00:00
阅读:1978
“大中型自然水体不宜作为放养的场合,它们的生态功效比物质生产价值大许多。”克日,在由中国科协和湖北省政府配合主理的第三届中国湖泊论坛暨第七届湖北科技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曹文宣在作大会特邀报告时指出,康健湖泊必需放弃渔业生产,施展应有的生态功效。 武汉市坐拥天下最大的城中湖——东湖。和众多生涯在东湖旁的武汉市民一样,曹文宣也亲历了东湖水情形的变迁。据曹文宣先容,上世纪60年月,武汉东湖有水生植物83种。现在,东湖仅有水生植物14种。水生植物多样性和生物量的下降,导致浮游植物生物量上升,东湖逐渐向“藻型”湖泊演化。
在曹文宣看来,水生植物锐减的主要缘故原由是东湖渔业的太过生长。数据批注,东湖渔业的生产水平在1972年以前都较低,但从1973年至1978年的5年间,东湖每年投放种种鱼种250万尾以上,大宗放养草食性鱼类,直接造成东湖由大型水生植物为主的草型湖泊演变为由浮游植物为主的藻型湖泊。而在上世纪60年月还占有绝对优势职位的东湖黄丝草,纵然在1976年阻止放养草鱼以后,也没有重新泛起过。
“东湖生态的根天性转变,成为富营养化和水华暴发的生态缘故原由。”曹文宣以为,在东湖生态修复历程中,必需重视东湖的生态服务功效。在其枚举的一张表格内里,他把东湖的主要功效划分为十大功效,并凭证主要水中分为很是主要、主要、一样平常和不主要四个品级。
在曹文宣看来,修养水源、蒸腾吸热等非适用功效是很是主要的,休闲旅游、均化洪水、生物多样性维持和科研教育等功效次之,固氮释氧、水质净化功效再其次,而渔业等功效是最不主要的。
曹文宣以为,东湖渔产量虽然较高,可是产值很低。鱼类的大宗放养不但破损了东湖原有的生物群落结构,且使用鲢、鳙等鱼类控制蓝藻的效果值得嫌疑。因此,在提出“恢复江湖联系、恢复水位季节性波动”等建议的同时,曹文宣以为东湖生态修复必需放弃渔业生产,放大湖泊的生态服务功效。